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馆
网站首页 本馆概况 最新动态 党务政务 文化活动 艺术指导 艺术团队 鸿嘎鲁杂志 公共文化 公 告 栏
公共文化
本馆概况
最新动态
党务政务
文化活动
艺术指导
艺术团队
鸿嘎鲁杂志
公共文化
公 告 栏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底部版权
免费活动平台
志愿者平台
平台其他栏目
最新动态 更多>>
“兴文化活力 展群文风... [03-19]
不负重托办好学校思想政... [03-19]
中办印发关于做好国家勋... [03-14]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03-13]
欢欢喜喜过大年 游龙御... [03-11]
内蒙古文化馆2024年全民... [03-11]
习近平在出席解放军和武... [03-08]
百家论苑 您的位置:首页 > 公共文化 > 百家论苑

城镇化进程中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意义与作用浅析

发布时间:2018-01-18 09:43:00 浏览次数:

                              赵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面貌经历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与变化,社会的转型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结构的变动,特别是在新世纪,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有了明显快速地加快与提升,城镇化率每年递增1个多百分点。到2011年达到51.27%,这就意味着我国历史上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我国的社会生活也将逐步从农村色彩为基调向以城市色彩为基调转变,这是我国社会深刻变化的突出表现之一。毫无疑问,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文化,文化是城市的根,是城市的魂,是城市发展的原动力与软实力。离开了文化,城市就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继续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进程中,如何加强公共文化特别是基层公共文化的建设,如何深化理解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意义与作用也是当前所面临的重大社会课题。

一、        城镇化建设的背景

早在党的十六大我国就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当时的理论与现实依据是: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不宜只建设集中型的大城市,也不能只实行分散型的小城镇化,应该“选择集中型与分散型相结合、据点式与网络式相结合、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相协调发展的多元化城镇化”的发展之路。十七大时又对此作了进一步补充:“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小带大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经济的繁荣,社会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和多元化,同时也推动了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在广大农村,一栋栋高楼新居拔地而起,一个个新型农村社区呈现在眼前,农村与城市的面貌在渐渐缩小,差距在渐渐拉近,诉求在渐渐趋同。据相关数据显示,从1978年至2011年,城镇人口从1.72亿增加到6.9亿,城镇化率从17.92%提升到51.27%,从表面上看,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已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如果按照现有城镇户籍的人数,按照政府提供的文化、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来说,我国的城镇化率大概只有35%-36%。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政府审时度势,在党的十八大期间,做出了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举措,提出了建设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部署,开始了新型城镇化的探索与实践。


二、        城镇化的内涵与特征

“城镇化”也称“城镇化进程“,是我国学者创造的一个新词汇,它的出现显然要晚于“城市化”。“城镇化”概念目前仍处于争鸣阶段,至今尚无统一规范的概念,它可以“是指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活动中农业活动的比重下降,非农业活动的比重上升的过程,与这种经济结构变动相适应,使得乡村人口与城镇人口的此消彼长,同时居民点的建设等物质表象和居民的生活方式向城镇型转化并稳定,这样的一个系统性过程被称为城镇化过程。它也可以这样表述:“就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第三产业不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也是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城镇化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即是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精神文明前进的动力;作为一种历史过程,即是一个城镇数量与规模扩大的过程,也是一种城镇结构与功能转变的过程。城镇化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时间特,二是空间特征,三是就业特征,四是生活方式特征。这四个特征在城镇化的动态过程中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村人口在空间上的转变;二是非农产业向城镇聚集;三是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劳动力转变。

十八大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则又赋予了城镇化建设新的科学现实的内涵,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新型城镇化的“新”,主要体现在由过去的片面追求城市规模与空间扩张转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为中心,使城镇成为具有较高质量内涵和品质的宜居之地,从根本上实现由人口就业结构、经济产业结构和城乡空间结构的转变带来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演变以及城镇经济社会、现代化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


三、        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意义与作用

城镇化建设是一个跨越时间与空间的系统的战略工程,它不仅是物质的建设,更是文化的建设。一个发达繁荣的城市形象,不仅有先进的基础设施、完备的社会功能和优美宜居的环境,更应有精彩独特、内外兼容的文化特质与魅力。城镇化建设不仅是时间空间的延伸和地理空间的扩张,更是文化空间的丰富与繁荣。物质是形,文化是神,一个城市只有形神兼备才具有持久地活力与生命力,因此,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在城镇化的进程中有着其不可忽视的意义与作用。

首先,基层公共文化为城镇化发展提供精神智力支持

城镇化是现代建设的必然历程,它既是物质文明繁荣的体现,也是精神文明进步的标志,只有物质经济的现代化,没有文化的现代化,就不是真正的现代化。城镇化最大的特定就是城乡结构的变化,这个变化是经济转型、社会变迁和文化融合协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化发挥着巨大的精神智力支撑作用,其表现为一是文化担负着凝聚思想共识,强化精神认同、提高人文素养和重构价值理念体系的使命。在城镇化进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质量,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模式,传播知识和文明,提升群众特别是广大基层群众的文化素养与品位,努力塑造适应时代发展的现代公民品格。从世界城镇化发展类型看,可以分为发达型城镇化和发展型城镇化,我国的城镇化目前尚处于发展型。发展型城镇化的一个特点就是具有明显的二元结构,它既体现在经济领域,也体现在文化领域。在城镇化进程中,我们也要直面现实,坚持统筹兼顾,在公共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把城市先进的文化思想、文化知识、文化技能和文化理念传播到乡镇基层,满足乡镇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丰富乡镇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充实乡镇基层群众的文化内涵,缩小城乡公共文化的服务差距,着力改变文化领域的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文化协调发展,这也是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对城镇化发展提供的又一个支撑作用。这种精神智力支持的逻辑起点是公民文化权利,关键环节是逐步实现城乡居民之间的身份认同,最终目的是达到城乡之间经济、文化融合型融入的最高境界,实现城镇化进程中真正意义上的城乡一体化。


由此可见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在城镇化进程中所发挥的功能与作用。以鄂尔多斯为例,在城镇化进程的建设中尤其是近几年,以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契机和依托,在全市的基层公共文化建设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全市58个乡镇都建有文化站,其中47个的面积达到800平米以上;全市907个村(嘎查、社区)都建有文化室,其中60%以上面积达到200平米以上;全市农牧民达到旗区级或市级的文化户超过10000户,建成农村书屋784个;形成了市、旗区、乡镇苏木、村(嘎查、社区)、家庭文化户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乡、村级服务站、服务点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同时根据全市地广人稀的特点,在以公共文化阵地服务的基础上强化流动文化服务,于2012年统筹规划,为全市统一配置了111辆适合本地区的各类文化车及配套设施。这些举措和行为无疑会促进当地的公共文化建设,并对当地的城乡一体化建设起到积极有益的助推作用。

其次,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可以维护传统文化的多元性。

发展型城镇化的一个特点就是城镇化的动力机制主要是推力而非拉力。这就决定了在城镇化过程中是城市带动乡镇,体现在文化领域就是代表先进性的城市现代文明的扩张与延伸,这就给处于相对保守的传统文化带来了某种程度的紧迫感。而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一个特点就强调地域风格与民族特色,挖掘当地的文化历史文脉,塑造当地的文化个性,强化当地的文化认同感,满足当地群众的文化审美情趣与文化价值取向。这样就可以使乡镇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有效地传承和保护当地的民族民间文化,有选择地吸纳城市现代文明,使城镇化成为强化以致再造当地特色和文化的过程,在城镇化的城乡文化的融合过程中保持和维护传统文化的多元性。例如鄂尔多斯市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为多数的少数民族地区,在基层公共文化的建设中注重挖掘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把民间具有深厚基础的传统那达慕马奶节、敖包盛会、民间歌舞比赛、赛马节、民歌坐唱、骆驼文化节等丰富的内容纳入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使之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保护传承优秀民族民间文化的同时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注入活力与生命力。

城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是落后的农业国向现代化工业国转变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必经过程,是我国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从长远看,在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处于农村之头、城市之尾,在城乡发展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功能,对于广大农村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在城镇化进程中的意义和作用,因地制宜,挖掘地域特点与优势,使其在城镇化进程中发挥应有的功能与价值。

(作者单位:赵  媛,鄂尔多斯市群众艺术馆。赵晓东,鄂尔多斯市文艺创作研究所)

上一篇:挖掘地域文化资源 培育群众文化品牌 ——以通辽市科尔沁地域文化挖掘利用为例

本馆概况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基层动态 | 公告栏

版权所有 ©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馆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回民区群艺馆巷1号 电话:0471-3691008
蒙公网安备 15010302000458号 蒙ICP备18001375号-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