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馆
网站首页 本馆概况 最新动态 党务政务 文化活动 艺术指导 艺术团队 鸿嘎鲁杂志 公共文化 公 告 栏
公共文化
本馆概况
最新动态
党务政务
文化活动
艺术指导
艺术团队
鸿嘎鲁杂志
公共文化
公 告 栏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底部版权
免费活动平台
志愿者平台
平台其他栏目
最新动态 更多>>
不负重托办好学校思想政... [03-19]
中办印发关于做好国家勋... [03-14]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03-13]
欢欢喜喜过大年 游龙御... [03-11]
内蒙古文化馆2024年全民... [03-11]
习近平在出席解放军和武... [03-08]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03-07]
百家论苑 您的位置:首页 > 公共文化 > 百家论苑

天下群文观花录

发布时间:2015-07-21 09:13:00 浏览次数:


       ——群众文化活动案例与点评(连载之三)

                                                武俊平

1.淘文化:舟山市公共文化服务网上平台

【案例】

2014年春节,“汪大姐工作室”演出团非常忙碌,从腊月到正月,除了除夕日外,每天都被各个社区、街道“点播”了。

打开“淘文化”网,可以看到这样的对话:

“顾客”:我想点一台“汪大姐工作室”节目,214日在白泉柯梅社区演出。现在可以预约吗?

“店主”:可以的!最近要求演出的地方很多,如果确定,请您赶紧下单哦!

“顾客”:好!我马上下单!

平台上,有个“民星”团队排行榜,“群众满意度”是排序标尺。 “一支舟山市最年青的越剧团队,真是漂亮!希望能经常看到你们的演出!”“团队确实不错,演的很赞,演员又充满活力,赞!”“来我们社区演过了,大家都很喜欢,演的非常好,服装漂亮道具专业演员认真,是一支相当强大的队伍!”

2014727日晚七点半,舟山市定海区岙山一座石油储运岛上,唯美舞台、炫彩光柱、环绕音响,瞬间把“白天兵看兵,晚上看星星”的小岛兵营变成绚丽的剧场。定海美之声演唱团承办的“市民大舞台走进军营慰问演出”开始了。

演唱团团长曹杏娣说:“今天这戏是5月份在‘淘文化网’接的订单。部队早早就上网预订了节目。”

公共文化服务可以网上交易?舟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体育局)今年4月推出的“淘文化网”就有这个特色项目,通过打造文化共建孵化平台,实现“百姓点单,政府买单,团队竞演”。

“每年都在送戏下乡,为啥阿拉地方老是送不到?”

“看来看去,就是这几个演出团队,老面孔、老节目,没意思!”

“你们每年公共文化服务资金到底用在啥地方了?”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面对一条条来自基层的意见,文化部门的工作人员纳闷:送文化为何“吃力不讨好”?

舟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体育局)文艺处同志说,文化部门通常做法是“大包大揽”公共文化服务,每年为了提供公共文化活动,往往是整个单位“倾巢而出”,费时费力费钱,但结果群众并不叫好。以往由专业团队协助完成送戏指标,但对送到哪里、送什么,群众到底喜不喜欢,却没有要求。“举个简单例子,如果某个社区与演出团队关系好,就可以多演几场;而路途遥远的,就去得少了。偏远农村和海岛群众往往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盲区’。”

文化供给和群众需求“脱节”,让舟山文化部门倍感压力,同时也倒逼出“开门办文化”的想法。

在寻找对策时,舟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体育局)想到了“淘宝网”经营模式,依托互联网技术,建一个网上公共文化服务市场,让供需双方自由接洽。

局长陆深海说,舟山办网上文化市场有基础,全市有1000多支各种民间文艺团体。如果将这些散落在民间、具有发展潜力的文艺团体都集聚网上,“晒”出绝活,让群众自由选择节目和演员,肯定能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促进公共文化繁荣。

20144月,“淘文化网”上线。舟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体育局)对加入平台的文化团体实行低门槛准入,只要有合格资质,想演出的社团在“淘文化网”注册成功后,就可以成为“网店店主”,在空间里展示节目照片或视频,“晾”出详细节目单,还有团长的联系电话。

当然,受益最大的是想看戏的群众。只要打开“淘文化网”,点击选择喜欢的节目和演出团队,就可以与“店主”商谈演出的时间和地点。“淘文化网”上,既有政府买单的“送戏下乡”节目,也有自掏腰包的各种文化节目。

把评选权交给了百姓,于是,在浙江省的文化发展指数中,“群众满意度”这一项,舟山拿了全省最高分。 “让文化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让政府公共资金使用更合理公平公开。”舟山市文化局局长陆深海概括了办“淘文化”的初衷。

听说“淘文化网”上线,定海区岑港街道烟墩社区工作人员陈秋芳应社区老人要求,在网上“抢”了一台越剧,向舟山青年越剧团下了51日的演出订单,没多久就收到了确认信息。

陈秋芳高兴地说,“这个越剧团演得好,过去请都请不到。”

2014年,浙江江南春建筑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国伟曾自掏腰包,在“淘文化网”上为舟山社会福利院点了一场节目。“淘文化平台作为文化供需平台,简单方便,选择的空间很大。”

据悉,“淘文化网”上线不到4个月,已有44家社会组织、文化团队注册,提供节目432场。根据双方自由选择,成功交易139笔,完成送戏服务57场,建立图书流通站11个,送培训19场。2014年最后一场成交的演出时间已经预约到今年12月。

众多文化团队在同一平台公平竞争,这让原本“政府包办”的舟山市艺术剧院倍感压力。副团长朱燕娜说,自从“淘文化”网推出后,艺术团一年收入至少要减少200万元。“送戏下乡的很多演出机会都被别的艺术团队抢去了。”

朱燕娜说,目前艺术团正在提升舞美效果,复排老戏、折子戏,尽可能多推优质节目,适应群众的不同喜好。

舟山小百花越剧团是全市唯一的国营剧团,本来,每年市里拨100万文化资金,要求是一年120场惠民演出,铁饭碗端得稳妥妥。淘文化的推出,压力最大的是他们。   团长胡志刚面临的第一关,就是理顺团里关系,原来的100万没了,只能根据群众点播场次拿补助资金,大家一听就炸锅了:为什么这么安排?是我们做得不够好吗?几经沟通,全团终于统一了思想:竞争已在眼前,市场不相信眼泪!

2014年,全团格外卖力,排了3台大戏、70多个折子戏,这在过去绝无仅有。演出中,不停征询老百姓意见,效果如何?其他剧团的反馈怎么样?大家明白:只有老百姓喜欢,才有长久生命力。

社区对演出的反映,成了胡志刚的指挥棒:每场演出,他都到现场盯着,发现瑕疵,马上纠正,绝不允许再出。有一次赴六横岛演出,场地很狭窄,若是过去肯定将就一下,这一回,团里的舞美提前两天去,用人工加土办法,改造出一个可与专业舞台相媲美的演出场地。

这一年格外辛苦,好处是演出质量上去了。竞争一出现,整个团队更认真了,因为再不提升质量,老百姓不买账啊!” 2013年,全团到市外演出70多场,去年增加到100多场。不独保住了饭碗,全团演出质量也明显提升。

被称作草台班子的民营剧团,过去拍戏得自掏腰包,观众少还不免打击演出积极性。自推出淘文化后,节目有了市场,演罢可拿补贴,如久旱逢甘霖,迅速蓬勃发展。

定海区美之声演唱团团长曹杏娣很满意:我们从刚成立时,五六人弹弹唱唱,现在已有70多人。原来政府给我们找到排练厅、给经费参加美丽浙江歌唱比赛,如今,淘文化一上线,我们点击量飙升,拿补贴更是理直气壮!

转变也显而易见:全团72名团员,本来以唱歌为主,现在跳舞、小品、小组唱齐活!有需求跟文化馆提,文化馆老师马上指导改进。以前自己到处找社区上门演出,自己晒着烈日去搭台,自己出路费,凑钱买音响。现在不愁经费了,只需把功夫下在提高节目质量上。

受益最多是我们。青年越剧团副团长俞静深有同感。我们是一群热爱越剧的年轻人,平均年龄27岁。成立6年,因为爱好聚在一起。最大的困惑是,展示机会不多,一台大戏辛辛苦苦排出来,一年只演一次,团员们不免失落。去年有了淘文化后,突然发现,原来市场这么大,一年下来几乎没有停过!

有了这个 淘文化,舟山各个文化部门都如同上紧了发条:

过去,舟山市文化馆自己排节目、自己下乡送戏,日子过得优游自在。现在 五加二,白加黑,忙得不可开交。文化馆艺术指导老师迪丽拜尔说。为了提高业余剧团艺术水平,文化馆开起各个艺术门类培训班,舞台、声乐、主持都有,还帮助剧团编排和审查剧本、剧目、剧情等。这个工作量,比过去自己排练演出大得多。

排一出古装戏,再抠也得五六万,原来都是自掏腰包,负担不小。现在一年演出20多场还供不应求,我们信心就来了!俞静笑言。不过,她的压力也很大,小百花的演出她场场必看,要赶上,确实难!不说专业训练,就看一回雨天演出,配角们都一丝不苟化好妆,在雨里等着,这样的精神就值得我们不时自勉!

为让项目运作更透明,舟山市将全年的公共文化体育产品配送工作面向全市公开发布,包括政府出资购买的“百团百艺”进文化礼堂、市民大舞台、送电影下乡、公民素质讲习所等11个文化服务项目。

“淘文化网”建有反馈机制,设有评价表,群众对提供的文化服务给予“好评”或“差评”,并填写评价意见。根据评价结果在网站首页排出“最受欢迎团队和节目”。如果是演出服务,每场演出时,市文化馆会派人出场跟踪演出效果,并根据群众的满意度给予评价,作为政府购买服务的依据之一。

对众多民间业余文化团队而言,“淘文化网”的上线是发展的新机遇。舟山市青年越剧团团长陈艳萍说,我们资金来源短缺,过去演一场亏一场,一直是靠信念来支撑。上网后,青年越剧团受到了农村老人的喜爱,今年接到了近20个订单。“越剧团活过来了!”

越来越多的文化带头人看中 “淘文化”平台,把分散的文艺爱好者、文化志愿者组织起来,成立一个个业余文艺团队,让原来无序、无组织的文艺人找到 “娘家”,自觉承担起发现文化、创造文化、传播文化的重任,成为维护新区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综合媒体报道)

【点评】

“淘文化”,好在哪里?

对老百姓来说,有了享受文化生活的自主选择权。过去长期以来,公共文化产品是由政府单一提供的,送文化下乡,就是那么些内容,就是那么些团体,就是那么些老的节目,不管群众爱看不爱看,完成演出场次就完事了。有了“淘文化”这个平台,供给的主体多了,内容丰富多彩,老百姓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内容,还可以直接对节目进行评价。这样,老百姓真正成了文化的主人,他们的文化需求意愿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和满足。

对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主体来说,更加多元化了,更加开放了,也更加公平了。无论是国营团体还是民营团体,都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一视同仁。过去国办的艺术团体是皇帝女儿不愁嫁,有几百万的经费保障,所以缺乏动力,缺乏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很难提供优质服务,现在一切都要靠市场来检验,你的产品不行,群众不买账,你就没饭吃。而对于民间的艺术团体来说,有了这样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就有了提高质量的动力,就要千方百计出精品,自然也就活力无限了。

对于政府来说,过去由政府部门“办文化”,财政负担重,还很容易出现暗箱操作、权力寻租等问题。“淘文化”网上文化交易平台的建立,既既克服了个人与部门偏好认知的局限性,又能把有限的公共资金用在刀刃上,发挥最大效益。

过去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供求双方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淘文化”,建立了供求双方信息互通与群众反馈机制,这样,也直接推动了文化市场的规范化。

这真是一箭多雕的好事情!

   2. 线上与线下结合:拓展群众文化活动新空间

互联网+的时代,给群众文化活动带来了无限的空间。

相对于现实中面对面的交流,线上交流是通过互联网在计算机等电子终端设备上的一种交流。线上与现场的结合是通过互联网开展群文活动最早的尝试。一种方式是通过网络功能完成一部分活动的流程或内容,其活动的结果最后体现在现场;另一种方式是现场和线上同时展开,进行网络直播,达到线上与现场的有机互动。

上海市群艺馆2004年首次通过网络开展的春节楹联大赛,就是利用网络发布消息、收集作品,随后进行评审颁奖的最初尝试。2008年至2010年连续三年,与东方网合作,以“世博印象”为主题,开展市民数码摄影大赛,主办方专门设计了软件,使参与者登录后只要按指令操作,就能顺利完成投稿和投票的过程。利用网络不仅使活动更便捷,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资源,也使活动更具现代感,通过网民投票产生的人气作品也代表着普通百姓的审美趣味,反映了时代特点,成为通过市民的视角记录的城市档案。2011年的“世纪留影——全球华人百年全家福照片展”和2012年“黄浦江印象——市民数码摄影大赛”也都是运用了这种方式,通过网络使远在万里之外的华侨华人都能参加活动。

  而线上与现场同时开展群文活动,进行有效互动,也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成为趋势。2006年在上海举行的长三角民族歌手大赛就曾经进行过网络直播的尝试。上海市群艺馆承办的“2011农民工欢乐节”开幕活动,首场演出除邀请了700多名农民工和社区居民在群艺馆剧场观看外,其视频直播网上点击率超过55万,使无法进入剧场的广大外来务工者通过网络感受了现场的热情,很好地实现了现场与线上的联动效应。

20071222日,在浙江温州举办了全国30多个省级群艺馆参加的全国群文网站建设论坛,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探讨网上群艺(文化)馆建设与网上群文活动的开展。其间北京、上海、浙江、河北、四川、重庆的群艺馆相关负责人在会上交流了各自通过网络开展的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民俗等不同类型的群文活动或方案,其中浙江省群众艺术馆策划并承办的首届全省城市雕塑评选活动,采用网络发布和网络投票的方法,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群众参与积极性很高,短短一个月时间,投票人次达20万,充分显示了网络开展活动的优势,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随着微博、微信等平台的出现,线上活动的形式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和更新。新浪微群有这样一个标题:总有一群人和你一样。正是这种网络“群”的存在,产生了新的传播方式。它是一种网状传播结构,带来了传播的多元性、多维性与多向性,可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传播,受众接受信息的方式在网络世界中已从被动变为主动,可自由自主地选择信息和接受信息。这种传播的被动变主动,使曾经只有在现场开展的一些文娱活动,离开现场在网上也能得到轻松实现。

2014年举办的北京潮流音乐节上,朝阳区文化馆就通过微信平台举办了一次“人人都是摄影师”摄影作品有奖征集活动,征集在潮流音乐节中拍摄的精彩瞬间。除了微信,主办方还启动了微视征集、微博推送等微平台活动,以加强与青年主流乐迷的互动,让更多人主动参与进来。

  尽管摄影作品线上征集活动的效果和预期还有一些差距,“参与者没有想象得那么多,照片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但朝阳区文化馆副馆长张馨元认为这是利用微信平台开展活动的一次尝试,也是线上和现场活动的一次全新结合。她说,线上活动和现场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如果单纯做一个线上活动,可能比较空,缺乏现场感。从以往举办活动的经验来看,人们多数还是更希望能参与到现场活动中,感受和接触到现场的气氛,再到网上进行一些互动和反馈,这是大家更认同的方式。

  2013年,成都市文化馆参与了由四川省文化馆与中国电信合作开展的“智慧家庭iTV电视互动爱唱好声音”活动,活动通过电信平台设计的专栏,使市民可以在自家电视的iTV中进行参赛歌曲点播、投票,评选出的前几名选手再到现场进行复赛和决赛。2014年,该馆又与中国电信成都分公司联办了这项活动。据统计,从201312月到2014223日,市民直接参加人数8940人,62万余人参与互动点播投票,成都市约有96万户居民办理安装了电信公司这一业务,按每家3口人算,就有200多万人享受到了这一互动文化平台的服务。“我们希望以后能通过这些平台和技术,把文化服务、文化培训、视频课程等都放上去,让市民在家里点播就可以收看,或者市民在家通过遥控器就可以在电视平台上报名参与线上互动。”成都市文化馆演出展览活动部主任冯韬说。

  活动脱离现场,完全在网上展开,这对于公益性文化活动是全新的形式。201010月,浙江举办了“创意浙江 缤纷e季”浙江首届网络文化活动季,其中的十佳网站评选、原创动漫大赛、温网(温州)博客挑战赛就是在网上举行的,北京、深圳等地近年也都举办过网络原创歌曲创作大赛,这些都是政府相关部门牵头举办的大型网络群众文化活动的范例。而百姓自发在网上开展的活动更是多种多样,如网络演唱大赛。“网上赛歌,一唱百应”,这种互动性强、不需多花钱、很自由的体验,受到很多人的欢迎。线上活动与传统群文活动对接,使百姓变被动为主动,应运而生了很多网上活动,如成语接龙、小游戏循环赛、征文等,仅网上征文就可以产生大量的原创帖,大大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和自主娱乐的兴趣。

线上活动形式新颖且类别多元化,大多是在线下难以进行的活动或不适合现场开展的活动;线上活动参与的门槛低,不受时间和地理条件的限制,各个年龄段和阶层的人员都可以参加;线上活动消耗的人力和物力较少,是节约资金的好方法。这些特点使网上文化活动越来越受百姓欢迎,虽然不能取代现场活动,却已成为主流文化活动的重要补充和扩展手段。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80%的网民年龄在10岁到39岁之间,其中20岁至29岁年龄段的网民就有近两亿人。

上世纪80年代,群文活动的参与者大多是中青年,业余艺术骨干队伍也都是年轻人,而如今公益性文化活动的参与人群中年轻人却越来越少。如何策划设计与时代相衔接、受到年轻人喜爱的活动,成为多年来摆在群文工作者面前的课题。尝试从网络社区即“虚拟社区”开始,吸引年轻人参与群文活动,是上海市群艺馆近年工作的成功例证。

互联网上的社区与现实社会中的社区有很大的区别,它们通常不是在血缘或地缘的联系中建立起来的。当然,网络社区的个体和社群有着形形色色的互动和联系,而且能构建丰富多样的‘社会生活’。上海市群艺馆在新馆建立之时,就把参与人群定位在年轻人,想方设法为青年群体设计活动。为了发掘当代青年的兴趣热点,群艺馆工作人员积极关注反映时代文化潮流并具有广泛、积极影响的文化元素的网络社群,在其中筛选出插画、模型、玩具、收藏、折纸、布艺等一些线上“社区”和“群”,通过讨论和研究,从较为成熟而丰富的插画或网上涂鸦、玩具入手,并通过组织相关网络社群中具有影响力的成员和广大爱好者参与现场展示和交流活动,积极引导和促进了广大青年喜闻乐见的线上活动和文化形式在线下的延伸与发展。

2011年,上海市群艺馆开始尝试网络作品和表现形式的现场展示,先后引进了活跃于“涂鸦王国”与“火神”两大人气在线涂鸦网站著名成员的作品,以及在模型及玩具群体中较有影响力的制作者及收藏者的藏品,分别举办了“摘星少年——人气绘本作家黑荔枝作品展”和“梦回童年——80年代怀旧玩具展”,让更多的年轻人来到展览现场亲身体验。黑荔枝作品展开幕当日,等待现场签售作品集的“长龙”一直延续到夜幕降临;而怀旧玩具展更是吸引了众多青年人群和爱好者,参观者络绎不绝,留下了六大本观感留言,生动而有趣的语言表达了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的青年的梦想和感怀。

这两个从线上延伸到现场的群文活动引发了连锁效应,上海市群艺馆成为网络社区青年群体向往的线下活动场所,许多网上社区的年轻人主动前来,希望也给予他们展示和活动的空间,将他们的活动移师上海市群艺馆,模型社群的年轻人就是其中最具活力的一个群体。市群艺馆经过研究,决定突出打造以模型展和模型大赛为代表的、具有上海城市文化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并在2011年和2012年元旦期间举办了模型展和华东地区模型大赛,受到来自北京、上海、江苏、福建、云南和港澳地区逾千名网络粉丝的追捧。活动从发动、组织、竞赛流程、评委评审、奖品支持和志愿者招募,全部由网络社群团队自主完成,志愿者招募信息在网上发布后,数十个名额在一小时内就全部满员,经过面试筛选和培训方能上岗,充分体现了网络社群自主管理和志愿服务的特点,也给当代群文工作提供了借鉴和思考。

随着社会进入数字化时代,网络文化成为群众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也为群众文化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许多公益性文化单位也都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比如打造群文网站,在网上提供文艺活动资讯、文艺辅导、精品展示等,并积极推动线上线下群文活动的交融,为公共文化服务拓展了新的形式和空间。(综合媒体报道)

【点评】

我们现在讲建设现代型文化馆,现代表现在哪里?

现代的含义当然是非常丰富的,现代理念,现代的文化活动方式,现代的管理,现代的传播手段,等等。什么是现代的传播手段,就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力量和魅力,让群众文化活动现代化。

现代科技的融入让群众文化活动的受众无限增长。上海市群艺馆承办的“2011农民工欢乐节”开幕活动,首场演出除邀请了700多名农民工和社区居民在群艺馆剧场观看外,其视频直播网上点击率超过55万,这就是现代科技的力量,一台晚会居然55万人参与,这是过去无法想象的。

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是一种大趋势。线上的活动,参与门槛低,不受时间空间的局限,带来了传播的多元性、多维性与多向性。但线上的活动也有局限性,就是大家总觉得有点空,缺乏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缺乏群体气氛。那么,线上线下的结合就比较完美了。

现在我们很多文化馆人抱怨我们文化馆吸引不了年轻人,有点边缘化了。看看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为什么他们的活动能吸引那么多年轻人参与,就是他们的活动融入了现代元素。年轻人都是在现代高科技时代长大的,你老是用前现代的手段和方式来开展活动,当然年轻人无动于衷了。我们文化馆,是引领社会文化潮流的,如果我们不能主动融入现代科技,不能很好地利用现代传播手段,我们的生存价值何在?

 

  3.让读者当采购:内蒙古图书馆创造图书借阅新模式

2015年年初,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读者柴恭雯碰上一件稀罕事。她听说自己喜爱的作家六六刚出了一本新书《六个脚印,走着瞧》,就在周末来到位于中山西路的新华书店图书大厦准备买一本。但是,当她捧着崭新的图书来到收款处准备交钱时,营业员对她说:“请稍等一下,我查一查,也许这本书你不用买,可以借。”柴恭雯一头雾水地看着营业员在计算机上点了几下,告诉她“只要有内蒙古图书馆的借书证,你现在就可以把书带回家,这本书就算是图书馆借给你的,到期你还给图书馆就行了。”柴恭雯得知,这是内蒙古图书馆新近推出的“彩云服务”——“我阅读,你买单,我的图书馆,我做主”。柴恭雯立刻去内蒙古图书馆办了证。

2015129日,记者来到呼和浩特市新华书店图书大厦实地暗访。短短十几分钟就有5位读者使用“彩云服务”借到了书,绝大多数图书都是201410月至12月刚刚出版的新书。读者宋雪峰打算去天津旅游,买(借)了一本《美丽天津》,她说平时每月读五六本书,基本靠自己买。“我有借书证,但是图书馆里的书要么太旧,要么热门的都被人借走了,想看新书就得去书店自己买。现在这个服务真是太好了,又省钱,又能看新书。”宋雪峰说。

内蒙古图书馆馆长李晓秋说,从20145月启动“彩云服务”以来,全市共有3家国有书店和他们建立了合作关系。现在,读者在这三家书店只需拿读者证就可采购借阅。读者选好书后在书店柜台刷读者证、输入密码,就算为图书馆采购了图书。书店工作人员对所购图书盖上图书馆的章,贴上条码和防盗磁条,通过光笔扫描转换后,系统自动将图书编目信息上传到图书馆的书目数据库,完成图书的图书馆编目业务操作。读者即可将图书带走阅读。在所借图书到期之前,读者通过图书馆自助还书机即可还书。读者还书后系统会自动提示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图书入馆编目并最终入藏流通。每个月,内蒙古图书馆会和书店结一次账。

李晓秋说,之所以想到这个点子,是因为不断接到读者的抱怨,说他们借不到新书、热门书。特别是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来馆借阅莫言作品的读者激增,但馆藏就那么几本,根本满足不了需求。“天天打电话来问,实在不行,那就让读者自己买吧。”李晓秋说,20144月内蒙古图书馆在世界读书日前后举办了图书销售月活动,让十几家书店到图书馆里卖书。“读者觉得挺好,方便嘛,但书店不愿意,每次卖不完还得把书拉回去,运费也受不了啊。”一位书店经理说:“李馆长,我来这儿卖书就是给您捧个场,我不能天天在图书馆卖书。”李晓秋咬咬牙,一狠心说:“卖不完,图书馆就都买了。”

在花了10万元把剩书买下来后,李晓秋突然回过味儿了。“反正都是我掏钱,为什么不让读者自己挑书,我来买单呢?”

一番调研后发现技术上完全没问题。“关键是要实现书店销售数据和图书馆馆藏书目数据、读者信息数据对接。”内蒙古图书馆计算机网络部主任张树杰说,“互联网是一切的基础,特别是通过云平台和大数据技术,在书店就能知道图书馆有没有这本书,有几个副本。”张树杰带领几位年轻人自主研发了一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读者、书店、图书馆集“借、采、藏”一体化服务管理平台》,在给书店安装培训以后,效果立刻显现出来。

内蒙古新华书店图书大厦在内蒙古图书馆里有一家小书店,在安装了这套系统后,每天都能卖出去七八十本书,销售额稳定在每天3000元左右。营业员杨艳英说,90%以上的读者在得知可以免费买书后都选择了“彩云服务”。

内蒙古新华书店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初,中山西路的图书大厦至今仍是内蒙古地区规模最大的实体书店。但在网络书店的冲击下,近些年日子并不好过,原本三层的书店逐渐缩减到一层,现在一楼二楼是家电卖场。书店经理高瑞梅对记者说,“彩云服务”对实体书店是个有力的支持,带来了一个稳定的客户群。从20145月至12月,图书大厦通过“彩云服务”共计销售图书40多万元。在得知内蒙古新华书店上了这套系统的效果后,其他书店也纷纷要求加入。“以前是我求着他们,现在是他们求着我。”李晓秋笑着说。

而受益最大的是读者。内蒙古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大四学生李洋说,计算机图书更新速度快、价格贵,如果想多学一些最新技术,就要自己去买书,挺大的一笔开销。2014年苹果公司推出了最新编程语言Swift,他去图书馆里查过,没找到,后来在新华书店通过“彩云服务”借到了。“那本《Swift编程语言》要90多块钱,我就省下来了。”刘洋说,“以往是图书馆有什么书,你就看什么书,没有就没得看;现在是我想看什么就自己去选,确实挺新鲜的。”

高瑞梅说,“彩云服务”给书店带来了图书馆的读者,给图书馆带来了书店的顾客(指没证的顾客去图书馆办证),给读者创造了便利,为社会营造了全民阅读的条件,一举四赢。

读者想看爱看的书图书馆没有或太少,图书馆采购的书读者又往往不爱看。这样的供需不对称是中国各级各类图书馆普遍存在的矛盾。读者需求日趋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随机化,而图书馆提供的图书多是依赖采购馆员主观判断,无法精准把握读者需求,造成资金浪费、空间占用,读者拒借率不断上涨,图书馆服务效能不高。

文化部获得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公共图书馆图书流通率约为40%。而内蒙古图书馆的图书流通率为20%多一点。也就是说,全国有近六成、内蒙古有近八成的图书一进入图书馆就变成了“死书”,没人借阅。

“彩云服务对图书馆的一个最大贡献就是大大提升了图书流通率,新书流通率甚至达到了100%,这在世界图书馆界都算得上是个奇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教授李国新在实地考察后说。

李国新说,全世界图书馆的服务模式都是依照采、编、藏、借的流程来的,一本新书从采购到最终被读者借阅至少要两个月时间;而“彩云服务”使处于最末端的读者一下子被提到了最前端,成为图书采购的决策者,这是颠覆性的创新。“我们这几年反复说公共文化服务的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经验。这就是其中之一,是在效能上的创新。”李国新说。

李晓秋说:“彩云服务如果全面铺开,所有的书店都是我图书馆的书库,我就没必要再继续建图书馆大楼了,省下的钱都可以用来买书。”

不过,内蒙古图书馆每年的购书经费是800万元,目前还要拿其中的40%用于保证基本馆藏,只有60%480万元能用于“彩云服务”,所以对于书店的合作申请,李晓秋只能抱歉地说“再等等”,“我也害怕一旦布点太多,读者把我买破产了。”

展望未来,张树杰非常有信心。他说,现在还只是第一期,今后还要开发彩云服务图书借阅的手机客户端,一个读者读完了,可以推荐给另一个读者,两个人只要用手机扫一下就完成了图书的转借,全过程图书馆都可以在后台监控。

“书就是用来读的,根本没必要非要还回图书馆,就让书一直在外面流通。也许一年后书都烂了,书读烂了才好呢,读烂了我们再进一本就是了。”李晓秋说。(据媒体报道)

  【点评】

群众文化活动怎样创新?内蒙古图书馆的这一案例对我们有诸多启示。

创新不是闭门造车,不是想当然,而是源于解决问题的需要。首先,李晓秋馆长是个有问题意识的人。他不断接到读者的抱怨,说他们借不到新书、热门书。馆藏图书根本满足不了需求。怎么办?他灵机一动,为什么不让读者自己挑书,我来买单呢?

创新,一定要有问题意识。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实际上都存在创新的因子。什么东西太完美了,反而就没有创新的余地了。

有问题才有答案。能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是创新的前提。正如爱因斯坦所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术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比如说,牛顿在园子里看到水果从树上往地上掉,就能想到它为什么不往天上掉呢?就这么一个问题,导致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产生了物理学上的一大革命。

在哈佛大学师生中流传着一句名言:“The one real object of education is to have a man in the condition of continually asking questions”(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群众文化活动作为一种文化生产,时时刻刻离不开创意。这就需要我们群众文化工作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我们群众文化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随着群众对文化生活多样化和高质量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要在信息量过剩泛滥的现代社会中,要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开辟出新的领地,就必须树立鲜明的问题意识,这是一种至关重要的禀赋。

                    (原载《内蒙古群文论坛》2015年第2期)

上一篇:提高服务效能是当务之急——内蒙古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调研报告
下一篇:污名与冲突:时代夹缝中的广场舞

本馆概况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基层动态 | 公告栏

版权所有 ©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馆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回民区群艺馆巷1号 电话:0471-3691008
蒙公网安备 15010302000458号 蒙ICP备18001375号-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