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馆
网站首页 本馆概况 最新动态 党务政务 文化活动 艺术指导 艺术团队 鸿嘎鲁杂志 公共文化 公 告 栏
公共文化
本馆概况
最新动态
党务政务
文化活动
艺术指导
艺术团队
鸿嘎鲁杂志
公共文化
公 告 栏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底部版权
免费活动平台
志愿者平台
平台其他栏目
最新动态 更多>>
不负重托办好学校思想政... [03-19]
中办印发关于做好国家勋... [03-14]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03-13]
欢欢喜喜过大年 游龙御... [03-11]
内蒙古文化馆2024年全民... [03-11]
习近平在出席解放军和武... [03-08]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03-07]
创作园地 您的位置:首页 > 公共文化 > 创作园地

迎来群众艺术馆(文化馆、艺术中心)的新时代--以内蒙古自治区群众艺术馆为例

发布时间:2015-04-03 16:14:00 浏览次数:

内 容 摘 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我国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随着党和国家对文化事业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提出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为群众文化事业的新发展创造了机遇。面对机遇与挑战,各级文化馆站牢牢把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不足。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承担政府公共文化事业、繁荣群众文化的主导性业务部门”,在新时代如何抓住机遇,更好地发展群文事业,是我们每一位工作者都在思索,当然这也是群艺馆和文化馆的每一位群文工作者都在认真思索的问题。

     关键词:内蒙古自治区群众艺术馆 群众文化 历史沿革 免费开放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正式提出:要“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紧接着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2007年8月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7】21号),把文化馆(站)建设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内容,明确了文化馆的发展方向,并对其发展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包括文化馆(站)在内的各类公共文化设施要进一步明确服务标准,创新服务方式,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高效、普遍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决定》把文化馆排在各类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之首,明确要求,“加强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并完善向社会免费开放服务”, 把对文化馆(站)作用的认识提到一个新的高度,由此开启了全国各地文化馆站的一个新时代。在新时代文化馆战线取得了诸多成绩,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目前全国的文化馆站发展概况。

    一、蓬勃发展的文化馆(群艺馆)事业简况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事业,文化馆事业焕发出勃勃生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更加突显。“十五”以来,中央组织实施了县级文化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县级文化馆修缮和城市社区文化中心设备购置、地市级“三馆”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实现了县以上有文化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的目标,显著改善了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条件。

    据中国文化报公布的统计数据:“2013年全国群众文化机构实际使用房屋建筑面积3389万平方米,比2010年增长34.1%,每万人拥有群众文化设施面积比2010年增长32.1%。其中,乡镇综合文化站实际面积1966万平方米,比2010年增长32.3%,平均每站面积比2010年增长31.4%。在全国共有各级文化馆和文化站的努力下,仅2013年一年内就组织各类文艺活动74.06万次,参加人次达4.41亿。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各级文化馆和文化站44260个,省—市—县—乡(镇)—村(社区)五级的设施网络已经初步形成”。

    在加强文化馆站硬件建设的同时,各地文化馆站还因地制宜加强流动文化设施和数字文化设施建设,以固定设施为主、流动设施和数字设施为补充的文化馆站设施网络逐步完善,有效巩固和拓展了公共文化服务阵地,为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奠定了坚实基础。当然,群众文化活动在动态活动中更加凸显出其特色,《中国文化报》如是说:“从城市到乡村,从工厂到部队,从剧院到广场,那些闪耀着公共文化服务之光的地方,都活跃着文化馆人的身影。”

     近年来,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各级文化馆设施建设确实快速发展,服务内容、服务手段、服务方式不断创新,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文化馆事业呈现出蓬勃兴旺、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这一切都离不开保障水平的显著提升,更直白的说离不开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的持续增加。2002年以来,中央陆续出台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村和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对文化馆站的性质功能、保障措施、服务效能建设等做出明确规定。2011年,文化部、财政部全面实施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初步建立了中央和地方财政合理分担的经费保障机制,经费投入大幅度增长。2013年,全国文化馆站的财政拨款总额147.84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83.9%。

    在这种形势下,为促进文化馆事业更好发展,也为了解决发展中的一些新生问题,2014年9月中国文化馆协会在北京应运而生。中国文化馆协会是由文化馆站、群众艺术馆、其他行业公共文化机构以及有相关经历的文化工作者等组成的全国性非营利社会组织,致力于服务文化馆相关机构及其工作者,引导文化馆事业科学发展,是文化馆行业交流和服务的平台、党和政府联系文化馆相关机构及其工作者的桥梁,也是文化部探索政府职能转变,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创新社会文化管理,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以协会成立为标志,我国文化馆事业发展必将迈入新时期。刚刚成立的文化协会,就在有关单位和部门的支持下,经文化部等部门批准后,于12月19日在浙江宁波召开举办了第一界中国文化馆年会。这次年会汇聚了全国文化馆领域的从业人员、管理者、专家学者及相关企业负责人,为文化馆同仁交流探索学习搭建了平台;在年会举办期间,参会、参展人数超过3000人,博览会总面积达3.5万平方米,展位1500个,参展企业、机构近300家……规模不小,堪称是全国文化馆界的盛事。所有这些这活动取得的成绩,离不开辛勤的各级文化馆人,自然也有内蒙群文人活动的身影,他们既是精彩活动的创作者,也是文化馆事业蓬勃发展的见证。

   在新的历史时期,内蒙古群艺馆全体同仁秉承热心为群众服务之宗旨,上下齐心,力争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桥头堡。不过要想发展群文事业,要想让内蒙古群艺馆在新时代继续绽放光彩,我们必须回顾她的昨天,进而立足今天,从而展望未来。本文就围绕群艺馆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略作探讨,一方面期望集众力为群文事业献言建策,一方面期望借此扩大群艺馆的社会认知度和社会影响力。从而更好地体现党和政府文化惠民的各项政策,也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文化惠民的成果。

    二、内蒙古群艺馆的历史沿革与功能定位

1、内蒙古群艺馆的历史沿革

    内蒙古自治区群众艺术馆(简称内蒙古群艺馆),现位于呼和浩特锡林北路97号,筹建于1952年。1956年1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至今已近60年。在1961年10月,因国家自然灾害曾一度被解散;在1965年重新恢复后,更名为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馆;在文革期间,又一度瘫痪,1979年才恢复内蒙古自治区群众艺术馆的名称。长期以来,曾在呼和浩特新城区关帝庙街、新城西街蒙古语说书厅、锡林北路15号文化大楼等地临时办公。1987年5月,搬迁到现址,落成的新址共10层楼,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由时任国家副主席乌兰夫同志亲自题写馆名,也足见国家对群众文化事业的重视。2011年,为更好发挥群艺馆的作用,根据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文化厅的支持下,在现址进行了装修改造,于次年9月重新开馆,为其新时代的到来奠定了比较坚实的硬件基础。

2、内蒙古群艺馆的功能定位

    内蒙古自治区群众艺术馆的功能定位在历史沿革中始终是与时俱进的。五十年代筹建之初,便积极为自治区群众文化事业建言献策:如针对我区牧民逐水草而居、流动性大的特点,首先提出了建立一支既能宣传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演出小型文艺节目,又能为分散牧民做一些服务性工作的基层流动文化宣传队的建议,乌兰牧骑由此应运而生;乌兰牧骑诞生后,群艺馆承担了她的业务水平辅导任务,很快她就成为文艺界的一面红旗,在全国广泛推广,为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六、七十年代,群艺馆继续开展群众性文艺活动,同时注重搜集、整理和抢救民族民间音乐遗产,先后出版了《内蒙古西部地区民歌》、《美丽的内蒙古》等书籍,富有民族特色的“安代舞”曾引起文艺界和学术界的瞩目,并风靡一时;1979年恢复名称建制后,尽管因再次搬迁,加之经费等原因,条件窘迫,但仍在内蒙古自治区群众文化领域取得了不少成绩。《鸿噶鲁》(蒙古文)杂志已名扬国内外,老年文化艺术大学等部室举办的活动,既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也为草根人物提供了活跃的舞台,深受群众好评。

    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兴起,我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自身的功能定位,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也给与了高度关心和指导,重新开馆后她将是广大广大民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场所,是全区群众文化创作、培训、活动、理论研究等业务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协调机构,是引领示范全区群众文化发展的窗口。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和中组部、文化部等四部委(2001)22号文件对群众艺术馆性质和任务的归纳,内蒙古群众艺术馆是“政府设立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是“组织、指导、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保护和弘扬民族民间文化”、营造良好城市人文环境的重要载体之一,是向“社会开放、为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场所”,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程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和重要作用。 

    为更好发挥群艺馆的桥头堡作用,了解完群艺馆的辉煌历史汲取经验后,我们还应该立足当前,了解现状,抓住契机,再创辉煌。

    三、群艺馆的现状与免费开放时代

    1、群艺馆的革新与现状

    改革开放后,自1983年开始,群众艺术馆也积极进行改革,如实行聘任制等,以增强活力,适应时代要求。通过这些年探索性的改革,群艺馆的工作有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实行馆长负责制以来,改变了过去多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被动性工作,形成了现在市场经济下的主动性工作,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竞争意识的增强与创新思想的建立,形成了不断开拓工作的大好局面。服务观念的更新,经营意识的加强,把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有机的结合,使群艺馆的经济收入有所增加,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事业发展单纯靠国家财政拨款的经费不足,给群艺馆的工作带来了生机。活动内容的多样化,吸引了广大人民群众,满足了人们日益增张的文化生活需求。基本建设与设施的改善,为群文事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总之,这些年的改革基本是成功的。

    但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以繁荣群众文化事业为主要任务的群艺馆(文化馆),她的受众群体主要是普通民众,而内蒙古自治区近年来虽然发展迅速,但民众并不富裕,加之政府对群众艺术馆投入不足,所以也出现了群众文化事业经费短缺,群艺馆指导基层馆站工作时力不从心的感觉,包括创刊数十年的《鸿噶鲁》都险些停刊,记得笔者2010年初到内蒙古自治区群艺馆之初,就是从一个破破烂烂的后门进出,如果没有灯光,一楼大厅虽不是伸手不见五指,但是黑洞洞的确实不像一个省级文化馆,一个有无数群众在此活动的场馆。而这只是全国群文事业的缩影,这一方面证明群艺馆完全走市场化道路显然是行不通的,另一方面也需要国家加大对群艺馆的财政投入力度。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停留便是落后,必须大踏步的跟上社会的发展进程,否则很容易被时代淘汰。恰在此时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紧接着文化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意见》,明确要求各级美术馆、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 (站)在两年之内全部实行免费开放,群艺馆必然也要迎来她的新时代。

    2、免费开放的意义与契机

    我们知道,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在此新形势下,文化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的免费开放意见,特别是群艺馆(文化馆、站)的免费开放,对于繁荣文化、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这是因为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因此,免费开放基本文化服务项目和文化设施,是发展和繁荣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而群艺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是维护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重要手段,是政府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实施民生工程的重要举措。此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对于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提高公益性文化单位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影响力,促进先进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针对免费开放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馆根据上级文件精神,为更好地维护和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提高大众文化素养,充分发挥艺术馆的公益职能和面向社会免费开办公益性文化活动,努力打造内蒙古群众艺术馆全新的服务模式,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公益性文化单位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影响力。我馆以此为契机,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这项工作,以此为契机迎来了内蒙古群众艺术馆的新时代。

四、积极落实政策与整合文化资源

    1、完善硬件设施,制定实施方案。接到通知后,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文化厅的支持下,我馆自2011年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内部改造,一方面增加活动场馆面积,一方面在保持原有活动项目的基础上,增设了新的活动项目,在一定程度上为迎接新时代到来最好了物质准备。重新开馆前由馆长挂帅,分管副馆长牵头,全馆各部门相互配合,就免费开馆的目的、意义进行了充分的学习、研究,通过细致的调查研究和集思广益,迅速地制定了我馆免费开放的实施方案。方案就充分发挥艺术馆的公益职能、努力打造内蒙古自治区群众艺术馆全新的服务模式等进行了论证,并根据我馆目前的实际情况和人员状况,提出了开展八项基本的业务项目、坚持双休日、节假日不休息,保证每周开馆时间不少于49个小时。其次,进行准备工作。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全馆迅速行动起来,从开馆所需的一些物品到必要的宣传,各部门分工协作,各尽所能,相互配合。在文化厅领导支持下,经过馆领导和全馆职工的共同努力,克服困难,多方筹借资金550多万元,购置了开馆所必需的基本物品如健身器材、乒乓球桌案、桌椅、音响等,并对活动场地进行简单装饰,印发了大量的宣传册和张贴海报,组织全馆职工分片到社区、学校及企事业单位进行分发宣传。向广大市民宣传群艺馆的职能;宣传“政府补贴,免费公益”的理念;宣传“免费开放”是维护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重要手段,是政府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实施民生工程的重要举措。通过上述的酝酿、准备和宣传,内蒙古自治区群众艺术馆于2012年9月正式免费开馆。

    2、建立符合新机制的管理机构

    昔日的内蒙古群艺馆的机构设置也采用专业划分,组成部门或科室。如:艺术辅导部(科)、经营管理部(科)、舞蹈部(科)、戏剧部(科)、办公室、杂志社等。免费开放后,我馆把专业部门合并,组成了文艺部、培训部、美术摄影部、老年文化艺术大学等7个部室,并对群艺馆的机构职责做如下了相应调整:馆长办公室由办公室主任牵头,处理曰常工作,包括协调各部门工作,接待、迎来送往等事务性工作,同时作好一切后勤保障工作和财务工作,以使业务工作顺利开展。调研部作为群众文化理论的研究基地,主要任务应定期采集全国省级艺术馆、自治区各市级艺术馆近期工作及活动概况。这部分内容可以通过报刊、互相交换的刊物、信息小报、网络等手段获取。然后采集、归纳价值较高的信息,提供给馆长,供馆长参考采用或决策。第二要编辑不定期群文信息,把本地的活动情况及时向全国省级艺术馆、本省市级艺术馆、以及本市有关文化部门通报工作情况。第三要做社会调查,主要调查群文活动及文化艺术培训的需求量,也就是目前人民群众在文化工作上需要什么,根据需求来计划我们的工作,这样才能有的放失。第四群文理论研究,通过理论去指导实践。文艺部、培训部与调研部积极合作,编辑文艺演唱、器乐类材料,满足群众业余文艺演出的需求。文艺部、培训活动部要抓好各类文化艺术培训和活动,同时还要做好各艺术门类的民族民间遗产的挖掘整理工作。各类文化艺术培训和活动要根据调研部提供的信息来决策,不能盲目招生和开展活动,要有依据的开展业务工作,以避免工作中的被动。老年文化艺术大学负责组织全区群众文艺汇演,既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将我馆的特色展示出来,更要积极走出去,扩大草原文化的影响力。《鸿噶鲁》编辑部继续发行蒙古文群众演唱材料,宣传党的文化政策等;美术摄影部则为热爱美术摄影的群众的提供平台和免费培训等。美术摄影部要组织好美术书法、摄影等活动,引领时代新风尚。办公室、调研部、文艺部、培训部、老年文化艺术大学、美术摄影部等部室,都要有自己的计划和指标,年终根据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奖评。七个部门协调配合工作,群艺馆的事业定会有另一番起色,这也为群艺馆迎来新时代做了组织准备。

    3、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积极吸收新鲜血液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也是免费开放前准备工作的重点。群艺馆如果没有人才优势,就没有工作上的优势。科学的机构建立起来,要有适合的人去操作,否则再科学的管理体系,也是毫无价值的。针对我馆的人员结构大部分是以下几种人员组成的情况:一是专业文艺团体转进来的,这部分人专业水平较高,是群艺馆的骨干,但是年龄偏大;二是部队干部转业调入的,这部分人基本是比较年轻,充满活力,但数量不大,据其他接收部门和地方反映层次也是高低不同;三是通过自治区事业单位招考进入的,这部分人文化素质较高,充满激情,愿意担当,但是年龄较轻,人数不多,对群文工作还比较陌生,必须经过几年的段练,才能完全适应群文工作。馆里制定了相应对策,首先是积极调动老同志的积极性,让其继续担当重任,同时鼓励他们培养信任,发挥好传、帮、带的作用;二是利用自治区事业单位改革招考的契机,抓紧人才引进;三是积极为青年人提供锻炼的平台,鼓励他们学习文化知识,提高业务素质;四是落实岗位责任制,专人专岗,人尽其才,以完成群艺馆各个部门所担负的工作任务,这在一定程度上为群艺馆迎来新时代提供了人才保障,但这项改革任重道远。

    五、面对新机遇我们要继往开来

    1、有机遇也有挑战

    面对免费开放时代的到来,内蒙古群众艺术馆做了许多准备。这在前文已经指出,但是这不意味着群文事业的发展就会一帆风顺,反而也要有迎接新挑战的准备。比如管理要上新台阶,服务更要上新台阶,特别是随着科技电子化的发展,电视、网络等电子产品对舞台艺术乃至大型的群众活动的冲击,使得部分群众特别是一些年轻人喜欢宅在家中,出现了“宅男”、“宅女”的现象,面对城市化带来的生存压力、年轻人无暇参与文艺活动等,如何让群众广泛参与已经成为难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免费开放,仅仅依靠微薄的财政拨款,无疑还是捉襟见肘,下基层辅导或者搞大型公益演出依照目前的拨款肯定是力不从心,因为人员开支和水电物业场馆维护等费用基本上就占用了全部拨款。因此,面对群众广泛希望公益培训班定期在广场举办的要求,面对踊跃报名参加我馆免费培训的群众,因场馆面积等因素,我们都无法完全满足,只能采取以点带面的形式来予以缓解。在群艺馆的指导下,老年文化艺术大学下面已建有16支业余演出团队,他们活跃在全区各地,但影响有限;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国家继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也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

    再如传统艺术保护工作,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世代相传承有重要意义。虽然国家制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我们也在努力落实政策,但传统艺术与青少年有些脱节却是不争的事实。可只有让下一代了解并学习传统艺术,特别是这些传统艺术被年轻一代接受,她们才能真正传承。现实确是只有通过考级并获得升学加分的西洋艺术形式及二胡、古筝等少数传统乐器成为孩子们“学艺”的不二法门,传统艺术明显处于弱势。传统文化保护要从娃娃抓起,而要克服这种弱势就应该将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纳入学生的考评体系,“我们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个‘美’里面就应该包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不光要认知,还要能动手实践。”虽然有些学校组织学生加入到传统文化学习中,但系统讲授中国传统文化的教材或课外读本在校园中还远未普及,这是教育改革的任务之一。因此如何将现有的文化遗产进一步盘活,还原其作为群众文化的生命力,也是我们的难题,我相信只有调动各方面的力量,这一难题才能迎刃而解。

    此外,在人事制度改革中,我们目前需要的是多种专业的、复合性结构人才。也就是我们不仅要有音乐、舞蹈、戏剧、美术、书法、摄影、文学等方面的业务人才,而且需要有图书、计算机网络、能掌握现代化设备的科技人才,同时还要有组织大型高层次活动的专家,但是目前的人才招考制度包括年龄限制等,又为这些人才特别是音乐舞蹈专才的引进制造了比较大的困难。因此,能否把不适合群艺馆工作的人员调出,把适合群艺馆工作的人员顺利调进,是目前我馆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关键。如果没有上级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人事制度改革将是一句空话,也势必影响免费开放新时代到来的效果。

    由内蒙古群众艺术馆面临的困难,我们不难看出尽管文化馆事业发展取得了一定,但是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要求看,文化馆事业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仍然很多:设施状况仍存在面积不足、建成年代久远的问题;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全国文化馆站设施建设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虽然近年来对文化馆站的财政拨款连年增长,但业务经费占整个财政拨款的比例偏低,人员工资、设施维护等基本支出占到了经费支出的绝大部分;尽管群众文化机构人员结构正在逐渐优化,但面对数量众多的服务对象,人才队伍建设仍需加强,这些无疑是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群众艺术馆在内的整个文化馆系统面临的困难与难题。

2、业务建设要上新台阶

    虽然存在这样活那样的困难,但我馆常年致力于组织、开展、推动群众性的文学、文艺作品的创作,繁荣群众文艺创作,为全区群众文化建设提供内容支持。策划组织群文活动,为基层文化馆、站(中心)提供活动方式的示范和支持。为立足基层、面向社区,做好群众文化的普及和提高工作开展业务培训工作,为基层文化馆、站(中心)提供人才支持,我馆每年多次在基层、广场、社区举办文艺活动,将党的政策和新风尚进行传播。在免费开放后,我们的工作更要上新的台阶,我们要在传播内容、工作领域、服务对象、服务功能和传播形式等方面均有拓展和创新:

   (1)活动内容拓展。在承办政治节庆活动的同时,抓住传统节庆,做好群文活动文章,把具有丰厚群文基础的民俗节庆,在传统与时尚的结合中传承,形成具有时代气息的群文活动内容。(2)工作领域拓展。以我厅其他兄弟单位为抓手,提倡联手联合,走出传统的群文工作领域的局限,向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机关文化、网络文化、社区文化、农村文化、外来建设者文化领域延伸,实现群众文化全覆盖。加强与文明办、工青妇、教育、体育、卫生、老龄委等部门的相互协作,共同唱好群众文化这台戏。使全区群众文化资源得到更大范围的整合,以积聚的规模化效应,提升我区的文化品位和软实力。(3)服务对象拓展。逐步改变服务对象多为社区居民和老年人的局限,通过“文化下社区、进工地、到学校”以及文化节庆活动为载体,吸引更广泛的社会群体,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市民百姓参与文化活动、享受文化成果、建设文化大都市。(4)服务功能拓展。树立“大文化”理念,走出文化系统小圈子,摆脱单纯艺术类的文化样式,改变“等、靠、要”的精神状态。着力加强对新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内容支撑和人才支持,努力搭建社区文化资源配置服务平台,让广大社区居民享受文化、参与文化、建设文化。(5)传播形式拓展。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传统的群众文化工作形式已经受到挑战,往往是干得很累却影响不大。为此我们要对传统群众文化活动方式、传播形式进行创新。要探索利用网络开展群文活动样式。积极参与国内外公共文化交流活动。主动与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合作,共同策划群文品牌项目,形成强势的群众文化传播态势,增强群文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和传播力。

    与此同时,根据目前本馆馆舍、人员等情况,我们将继续提供八项基本服务,具体包括:积极开展文艺培训,组建老中青艺术团、少儿艺术团等;积极开展各类讲座,如艺术类讲座、健康类讲座、文明礼仪讲座、摄影知识讲座,今后还将根据群众需求,开设文学历史、旅游、文学等知识讲座;举办各类游艺活动,如象棋比赛等;举办体育类,如乒乓球比赛等活动;提供活动场地及设施;不定期由本馆艺术团、少儿艺术团、戏曲票友、摇滚乐队等队伍的联合演出,举办各种展;积极投影播放文艺片等,活跃文化氛围;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展览,如摄影、书画、漫画、手工制作、插花、饰品制作、民族服饰等。

3、辛勤劳作迎来的些许成绩

    虽然活动经费依然是捉襟见肘,特别是与某些上千万经费的文化馆比起来明显不足,更别说与投入巨大的博物馆、图书馆相比,但随着资金的逐步到位,各种设施的逐渐完善,内蒙古自治区群众艺术馆依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以2014年为例:

    文艺部侯敏主任在工作总结中写到:第一,3月份组织我区选手参加广西柳州市首届三月三“鱼峰歌圩”全国山歌邀请赛,来自广西、四川、湖北、江西、宁夏等11个省区的代表队参加了比赛;代表我区参赛的选手演唱的蒙古族长调《额尔登札萨克的小骏马》、《小黄马》以及漫瀚调《双山梁》分别获得了金奖和银奖,我馆荣获优秀组织奖。第二,9月份组织参加了由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宁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宁夏文化厅协同西部十二个省区文化厅共同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我馆选送的蒙古族长短调、漫瀚调、爬山调等艺术门类共获得金奖一项,银奖一项,铜奖四项;第三,10月份举办了全区群艺馆、文化馆声乐干部培训班,各盟市群艺馆、文化馆98人参加了培训,通过培训,学员们认为从理论到技巧都收获非常大,提升了自身的业务水平即辅导能力。第四,积极发挥专业干部的优势,全年举办免费声乐培训讲座600多课时,每月举办免费音乐沙龙两期;深入到社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文艺辅导,同时受聘于多家群众文艺团队,开展声乐培训,累计辅导达万余人次;带领学员参加了多项社会活动,例如参加呼和浩特市昭君文化艺术节广场文艺演出、岱海旅游文化节演出、文化志愿者服务基层暨全民健身日启动仪式、第33界达斡尔族2014年鲁日格勒节,中专路街道社区文艺演出以及各类文艺比赛,即丰富了群众的业务文化生活,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老年文化艺术大学孟凡星校长在工作总结中写到:2014年是老年大学丰收的一年,在馆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工作不断进步,队伍不断壮大,社会活动日趋活跃。学校共有时装队六个,合唱队二个,舞蹈队三个,鼓队,京剧团,晋剧团,二人台,民乐队各一个,共16个班,学员近四百人。学校文体娱乐室接待活动人员年均近万人次。我们在努力提高办学质量的基础上,为提高各队演出水平,组织各队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种比赛,获奖丰富,学校获多项组织奖。各队都能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获得各界好评。主要获奖情况:(1)2014年9月参加参加文化部在山东淄博举办的《永远的辉煌》合唱比赛获“一等奖”;(2)2014年1月在锡林浩特“第四届乌珠穆沁杯服装服饰大赛”中,获十佳模特奖;(3)2014年6月参加全国“夕阳秀”中老年大赛,获金奖;(4)2014年7月参加世界“华文奖”模特大赛获金奖;(5)2014年6月参加在呼伦贝尔举办的“第十一届服装服饰大赛”我校参赛的三支模特队,分获“一、二、三等奖”;(6)2014年8月在四子王旗参加“第二届雄鹰杯”服装服饰大赛获一等奖;(7)2014年7月参加呼市体协举办的“中老年舞蹈大赛”,获二等奖;(8)2014年8月参加“第三十八届全国金夕年华音乐舞蹈大赛获草原杯金奖;(9)2014年10月参加内蒙晨报举办的全区舞蹈比赛获银奖;(10)2014年10月参加“首届中国三门峡黄河老年旅游文化节,获时装类金奖。学校主要组织了活动:(1)2014年1月在文化厅五楼剧场举办内蒙古自治区群众艺术馆老年文化艺术大学新年联欢会;(2)2014年8月应准格尔旗政府邀请在市政府广场举办“心中的歌献给党”专场文艺演出;(3)2014年7月连续第九年组织“第九届京剧票友草原行邀请赛”;(4)每周日举办舞蹈沙龙,共计36次。在社会公益活动方面,学校组织各队参加政府、妇联、老龄委等其他部门举办的文艺演出百余场,参加下乡、下社区、敬老院、军营、劳教所公益演出二十余场,内蒙古电视台多次报道。

    其余各部室主任的工作总结在这里就不一一详细讲述,但是在办公室同仁的支持与配合下,每个业务部室可以说都圆满完成了免费开放以后馆里赋予的各项工作任务,还均有创新。如美术摄影部举办的摄影沙龙自免费开放后已近百期,数千摄影爱好者在此受益,其举办的《群星璀璨——内蒙古群众艺术馆艺术作品系列展》已举办了包括《全区年画、漫画作品展》、《锡林郭勒风情展》、《科尔沁版画展》《黄河流域九省区“大河上下”艺术摄影作品展》等活动,由此打造了一个艺术品位高、群众喜闻乐见、雅俗共赏、寓教于乐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调研部出版的《群文论坛》杂志被业内专家人士赞称为群众文化领域内数一数二的专业刊物,调研部的诸位老师参与编写了群众喜爱的图书数部,论文数十篇,带领全馆同仁走在全区理论调研的最前沿,在2014年有两人在文化部举办的中国文化馆年会征文比赛中获奖,并被授予优秀组织奖荣誉;《鸿嘎鲁》杂志社的同仁更是将这份少数民族刊物办得有声有色,愈加受到观众喜爱;培训部组织的培训活动尤为精彩,下基层慰问演出等更是为群艺馆迎来了赞誉,因此特意被内蒙古人民广播电视台邀请参加新闻访谈活动,在《北方新报》、《呼和浩特晚报》等也是经常见到其活动事迹,其活动室走廊悬挂着许多学员、慰问地区赠送的锦旗,这些足以见证内蒙古自治区群艺馆各项活动举办的魅力及取得的好评。

    当然,这是馆内每位同仁努力的结果,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下党的各项惠民政策的实施,特别是免费开放政策的实施。随着免费开放的不断推进,我们将不断走出内蒙古,宣传草原文化,与其他兄弟省区一起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也将发动更多的群众文艺团队直接为城乡广大居民服务,利用文艺人才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发挥先进文化导向的作用,让党的文化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让老百姓共享文化建设的成果。我们坚信,群艺馆的明天会更好!

 

备注:本文由内蒙古自治区群众艺术馆魏国清、孟凡星、武日霞合作撰写的,在文化部举办的第一届文化馆年会征文比赛中获奖的《迎来内蒙古群众艺术馆的新时代》一文改编而成。

 

  

  

上一篇:我们的苏和主席 (小品)
下一篇:文字的力量----群文论坛2015年第二期 卷首语

本馆概况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基层动态 | 公告栏

版权所有 ©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馆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回民区群艺馆巷1号 电话:0471-3691008
蒙公网安备 15010302000458号 蒙ICP备18001375号-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