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馆
网站首页 本馆概况 最新动态 党务政务 文化活动 艺术指导 艺术团队 鸿嘎鲁杂志 公共文化 公 告 栏
公共文化
本馆概况
最新动态
党务政务
文化活动
艺术指导
艺术团队
鸿嘎鲁杂志
公共文化
公 告 栏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底部版权
免费活动平台
志愿者平台
平台其他栏目
最新动态 更多>>
不负重托办好学校思想政... [03-19]
中办印发关于做好国家勋... [03-14]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03-13]
欢欢喜喜过大年 游龙御... [03-11]
内蒙古文化馆2024年全民... [03-11]
习近平在出席解放军和武... [03-08]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03-07]
专家讲坛 您的位置:首页 > 公共文化 > 专家讲坛

尊重文化自身规律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发布时间:2017-05-10 16:38:00 浏览次数:

              ——赴德国参加学习培训的八点体会           

 富永军

   2016年1113日至123日,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在德国举办了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数字化建设与管理培训班,我很荣幸成为培训班一员,赴德国参加学习培训。这是我第一次踏上德国国土,真还有点心情激动。飞机从首都机场起飞11个小时才到达德国的柏林机场。下了飞机,就感觉到了德国空气的清纯。我怀着好奇心,对德国的公共文化事业发展、自然和人文环境、社会发展现状、生活习俗、国民素质等方面进行了仔细观察、了解、询问,有了一些感性认识,现整理成文字,与大家共勉。

一、德国情况简介

   德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语Deutschland,位于欧洲西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与丹麦相连并邻北海和波罗的海与北欧国家隔海相望。联邦政府由联邦总理和联邦部长若干人组成,联邦总理为政府首脑。德国是世界的第四大经济体。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经济实力居欧洲首位,特别是制造业实力非凡。

本次文化厅组织安排为期3周的培训学习,重点对德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数字化建设与管理公进行了培训。三周时间虽然不短,但感觉仍有很多值得深入学习了解的地方,三周时间虽然不长,但已收获感慨良多。

二、本次德国培训的主要内容

   本次培训主要有三个层次的内容,第一方面是由本次培训的承办单位特邀或者聘请专家及有关政府官员,为我们系统的介绍有关德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情况;第二方面是我们通过实地拜访当地政府的管理人员及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文化公司、考古研究院、大剧院等人员座谈,了解政府对于文化管理的政策制定与执行;第三方面是去当地文化场所实地调研,考察文化场所的建设与管理情况。




三、本次德国之行的体会

   经过这20天的培训与学习,体会是深刻的,主要有以下八点:

   一是规矩意识。德国是“型文化”,什么事情都有一定规矩方圆。“型文化”的好处是,所有规则甚至细则都是明确的,遵守规矩,人们不会很累。柏林尽管人多,但无“乱”象。而与柏林比,国内的许多城市,“乱”象显著,城市设计存在许多问题。德国的城市道路没有中国城市的宽,可德国的堵车现象却没有中国城市那么严重,原因是德国人人都遵守交通规则。我们仅仅在硬件方面完善城市的条件,绝对是不够的。我们要在建设无数摩天大厦、连绵的巨大城市群的同时,在人们心中,要建立秩序、合作、善意的巨大城市空间。而个人道德意识的建立,才能让秩序保持下去。高密度化,是中国城市不可避免的未来。如何创造高密度的生活空间,不仅是城市设计师的重大课题,也是我们每个居民必须思考的问题。德国的某些经验,我认为可资参考。

   德国的文化、社会秩序等是从许多细节中表现出来的,也正是这些细节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就说排队,在德国无论是几个人还是几百个人,只要去做同一件事情,肯定都会规规矩矩地排队,绝不会有人上前插队;乘上下滚轮电梯时,所有人肯定都会靠一边站立,留出一侧供他人行走,绝不会并排站立。这些细节,很自然会使人觉得这是一个守秩序、守公德的国家。我们有些人也许会觉得这些细节微不足道,小事一桩,它们埋没在生活中并不光彩夺目。但是,如果把它们加在一起,汇总起来,它恐怕就不仅仅是细节了。
    二是踏实和勤劳。德国人讲求踏实,万事都从诚实可靠着眼,拿他们的房屋建筑为例,虽然在式样上并不美观,但朴实无华,整齐大方,特别是结实耐用。每一种材料,如玻璃、锁、铰链、搭钮、开关、灯罩、窗帘、衣架等等,纵然是极微末的,也都坚牢稳固,毫不马虎。他们宁可失之笨重,极不愿敷衍潦草。在德国,任何一座建筑、一件家具、一项设备,似乎都为百年大计打算。因战争而破坏的东西,修复的时候都要恢复原样,这并不是为守旧,而是表示德国的东西坚牢可靠、不易损坏的优点。走在德国的乡村、城镇,美丽的花园小别墅随处可见。德国人勤奋工作、埋头苦干的精神不仅体现在受雇于人的职员身上,就是高级官员和大企业家也不例外。德国式严格的学校和家庭教育也决定了他们和散漫作风格格不入。

   三是尊重知识。 许多国家的纸币上都印着政治家的头像,而1993年德国发行的10马克纸币上印的却是大数学家高斯的头像。这从一个小小的侧面反映出了这个民族对知识的尊重。因此,二战失败后西德能迅速崛起,决不是偶然的。德国之所以能向世界贡献出那么多的伟大哲学家、思想家,也与全民尊重知识有关。事实上,德国人在中学阶段就可能接触康德和黑格尔的思想。 在我国,知识还没有真正受到尊重,尊重的往往只是“博士”、“教授”、“院士”这样的牌子。同样,很多人(包括一些政府官员)极其崇拜点子大王,策划大师。应该注意,这些大师的奇思妙想的产生,多半出自灵感,而不是出自理性的分析。我们很多人完全没有理性分析的习惯,也不知道如何分析。理性分析与灵感思维的结合将是大有前途的,而没有理性思维的指导,一味依赖“点子”和所谓的“新思路”,则是我们很多失误的重要源头。

   四是尊重文化自身发展的特点。可以说社会大众对于文化产品的需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而文化产品的创造和供应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成熟稳定的市场,让艺术家的创作能够“劳有所得”,能让艺术家特别是广大基层艺术家能够“养得起自己”;二是有成熟稳定的表演渠道,能够让社会公众接受并了解艺术家的作品。

   德国政府对于文艺创作的态度用教授的话说是“放任”,在我们的理解则是在微观层面不做具体管理。这看似是政府的“缺位”和“不作为”,但这恰恰是尊重文化创作自身规律的结果。因为文化产品的创作本身就是自由天赋的发挥,在微观层面越加干涉,则创作的空间就越被束缚,文化产品的提供质量则越差,社会则越不认可这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说政府如不尊重文化发展、创作客观规律,过渡干涉创作的结果很可能是“拔苗助长”,造成文化产品的失调及文化市场的萎缩,只有那些扎根于生活,基于群众所思所想的艺术作品才是更有说服力和生命力的文化创作。

   五是充分发挥政府在公共文化管理中的引导作用。在前面所述的政府不管理,并不是简单的不作为,更应理解为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对社会文化消费的引导。在德国考察学习过程中,地方政府对于本地文化的保护可以说是“不惜血本”。同时德国作为发达的高福利国家,政府对于主流公共文化特别是“戏剧、歌剧、交响乐”等传统的艺术门类给予大量补贴,做到低收入人群也能欣赏高雅艺术,做到艺术真正的“雅俗共赏”。

   通过以上介绍,德国政府通过宏观的引导和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做到的文化市场全局的把握和管理。

   六是充分引入市场竞争和成本核算机制。延续上面的介绍,对于其他艺术形式,德国政府则通过给予部分补助的方式将评判权交由“市场”,由市场竞争实现文化产品的“优胜劣汰”,从而将优势资源集中到市场认可的文化产品上面来,实现艺术产品“落后产能”的淘汰。现阶段中央提出了“供给侧改革”及“淘汰落后产能”的宏观调控思路。个人认为,文化产业也有大量的“落后产能”,这些不为市场认可,不为群众接受的文化机构不仅占用了政府补助,也占据了大量的社会资源,使得资源无法得到有效配置,无形中造成了巨大的浪费。所以建议对于文化市场的微观管理,政府应该在守住底线、坚持原则的同时,让市场竞争机制作为文化创新、文化市场繁荣的有效抓手,抓到放小,有为有不为,从而真正顺应文化产业发展规律,实现文化产业的真正繁荣。

   七是顺应社会需求建设公共文化设施。通过本次学习,我们了解并发现德国的艺术馆、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都设立在市中心、火车站等交通方便人流密集的地方,本质原因一方面是提高设施的使用效率,另外一方面是扩大文化设施的影响。其实可以利用现阶段我国互联网建设的优势,设立公共文化服务网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服务社会大众,以跨越时间、空间的界限,实现文化服务的均等化。

   八是农村建设和法制建设比较健全。德国基本不存在城乡差别,农村的生活习惯、生活水平、生活条件、基础设施、生活环境与城市没什么差距。很多农村地区,因为可以节省城市特有的花销,生活反而比城市富裕。德国农民生活的改善,是工业反哺农业的结果。反观我们的农村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现行教育体制,使农村孩子上不起学,城乡差别有进一步拉大的危险。德国的农村发展对我们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认为应该有一些启示。

    德国的法律非常健全,处罚力度科学合理,对于处理社会关系、家庭矛盾、经济纠纷等方面发挥了有效作用。德国的社会治安、社会秩序较好,除了与国民素质有关之外,法律完善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当今的中国,生活在世界的视线之中。我们要真正赢得他人的尊敬,证明自己可以为世界做出更大贡献,还必须继续完善自己的社会组织,完善法律法规,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软实力。


(本文作者为内蒙古自治区群众艺术馆馆长)
上一篇:公共文化领域的“基本法”和“压舱石”
下一篇:努力构建标准化均等化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本馆概况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基层动态 | 公告栏

版权所有 ©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馆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回民区群艺馆巷1号 电话:0471-3691008
蒙公网安备 15010302000458号 蒙ICP备18001375号-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