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馆
网站首页 本馆概况 最新动态 党务政务 文化活动 艺术指导 艺术团队 鸿嘎鲁杂志 公共文化 公 告 栏
最新动态
最新动态
最新动态 更多>>
习近平会见美国工商界和... [03-28]
内蒙古文化馆开展“学雷... [03-27]
理论武装凝心铸魂 实干... [03-26]
“大地欢歌”乡村文化活... [03-25]
各地深化纠治“指尖上的... [03-25]
习近平主持召开新时代推... [03-21]
第一观察 | 为基层减负... [03-21]
最新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 最新动态

文化学者白·呼和牧奇谈文化系列(一)

发布时间:2016-03-07 10:54:00 浏览次数:


 “文化”之我见



作者简介:


白·呼和牧奇、诗人、作家、文学翻译家、文化学者、编辑家,1959年12月27日生于内蒙古四子王旗红格尔苏木。1982年毕业于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1990年结业于鲁迅文学院,2005年毕业于日本国札幌大学文化学研究院,获得文化学硕士学位。现任内蒙古群众艺术馆《鸿嘎鲁》杂志主编。出版用蒙、汉、日文创作作品和互译作品多部。


 

现在,人们经常把“文化”这个词很时髦地挂在嘴上。时不时地说“提高文化”,“发展文化”,“建设文化”。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去看,这个说法在理解上是有着很大误区的。它把“文明”和“文化”混淆在了一起。其实,文化既不发展,也不会变化,更不能建设。文化是一个民族多少年来,一代又一代身心相传的,基因性很强的,可以说是潜移默化的与生俱来的行为规范和集体价值观、审美观的体现。在没有法律规章的古代,人们用禁忌来保持和保护民族文化,禁忌成为了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禁忌的约束性远远超过了法律的约束性,一直延续到了现在。因为,禁忌是类似宗教式的自愿接受的约束,而法律是被动式的强制性约束。那么,为什么禁忌能够约束呢?就因为它是产生自其文化自身的、基因性很强的、生俱来的血脉相承的规矩。它是具有地缘性,人缘性,血缘性的潜在的强大的震慑力的。

人们还把识文断字,举止文雅,言谈拘谨的人说成是有文化的人,那不是文化的表现,是文明程度的表现,也可以说是修养的表现。还把建设博物馆,剧院说成是文化建设。博物馆是文化的静的部分的展示场所,剧场是用艺术手法浓缩性地表现文化某一个侧面的舞台,它本身不是文化。它自身形成的文化与人类文化是个不同的概念,可称之谓是派生出来的亚文化。比如说,博物馆文化,或者是博物馆学等。广场舞,服装模特等也只是群众娱乐展示活动而已。现在我们提倡的文化大区建设,其实是为了民族文化的生存和展示开辟和提供的宽广的环境的项目。举一个象征性的例子。目前,蒙古服饰制作走火市场,他们说是在开发,革新蒙古服饰。制造出来的产品有短袖袍子,裙式袍子,还有马褂式短衣,旗袍式长衣。说实话,他们的这个“开发和革新”是为了经济目的的“破坏”和“哗众取宠”的行为。众所周知,有个成语叫“胡服骑射”。这是2500年前的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模仿北方游牧民族的服装,将自己的服装改造成便于骑射的便利服装的故事。现在的蒙古服饰成了不伦不类的“新式胡服”了。

如上所述,文化既不能发展,也不能变化。如果说发展了,变化了,那就不是被篡改了,就是被破坏了。今天,全国各地都在争分夺秒地进行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这项活动正是为了保护文化原有的根本形式和内在的信息内容。就拿人们熟悉的蒙古包来说,从外表上看,就是个木架毡片结构的,便于拆卸移动的房屋。但是如何制作,如何搭建,如何居住,如何摆放家什,如何生火烹饪,家庭成员如何就坐,宾客如何接待等等都有着严密的规定。这就是它的内在的信息内容。也就是急需抢手保护的非物质文化的活性的重要部分。你试着让居住者表述其原由,他们已经见惯不惯,不一定能够说透彻,但行动起来绝对不会有差错。这就是身心两面传承的非物质文化的固有元素。

勿须赘言,民族文化的生存与延续,必不可少地需要外部环境的必然条件和实际保护的社会氛围。更重要的是其自我加强、适时调整位置和发挥能量。在此基础上,除了保护上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外,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生命元素就是民族语言文字。语言是它完整地保持传统基因的最为活性的表现形式,也是它生存的最后一道防线。一个民族一旦失去自己的语言,剩下的恐怕只是一个“民族”的空壳。因为没有了语言,就没有了民族与生俱来的行为规范和集体价值观、审美观的心像的身心相传的方法,就会失去自己民族的心理同一性(identity)——自负心(pride)。

 

                      ——摘自作者论文“关于‘鸿嘎鲁风格’形成的文化学解剖”

 


上一篇:欢跃四季—全国百姓广场舞活动投票开始,请大家为内蒙古选送的优秀作品投票
下一篇:内蒙古群艺馆老年文化艺术大学2016年工作会议顺利召开

本馆概况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基层动态 | 公告栏

版权所有 ©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馆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回民区群艺馆巷1号 电话:0471-3691008
蒙公网安备 15010302000458号 蒙ICP备18001375号-3
微信公众号